古田縣創庫灣半機械化精養三角鳊高產技術
近年,古田縣水產技術推廣站利用翠屏湖畔的衛星垅土攔庫灣半機械化精養三角鳊獲得高產,取得良好經濟效益。一個面積20畝的土攔庫灣,年產三角鳊12.4噸,鰱、鳙魚1.7噸,平均畝產700多公斤,總產值16.98萬元,純利潤7.4萬元,畝利潤達3704元,投入產出比為1:1.77,養殖成活率達到90%以上。該養殖模式的成功將促進內陸山區縣淡水養殖品種結構的調整與漁業增長方式轉變,實現漁業增效、漁民增收。
三角鳊為上等經濟魚類,生長速度快,個體大,價格高,是近年來古田縣淡水養殖新興名優品種。三角鳊傳統的池塘養殖模式由于養殖水體小、水質差,魚體生長緩慢,病害多,產量低,效益差。利用庫灣水體大、溶氧足、水質清新等優點,采用自動投餌機投喂人工顆粒飼料進行三角鳊的養殖,魚體生長速度快、病害少,經濟效益明顯,而且操作簡便。其技術要點為:
1、庫灣選擇:水源充足、無污染源的土攔或網攔庫灣以及攔魚條件好的山塘水庫。庫灣面積以20~100畝,水深5~15米為宜。面積大、水體深,養殖溶量大,增產潛力亦大。
2、清庫消毒:頭年底捕完庫魚后將庫灣水排干,每畝用75千克生石灰消毒。對不可干型的網攔庫灣或山塘水庫,可于放苗前10天將生石灰化水趁熱庫灣內潑遍帶水消毒。
3、苗種放養:①規格:以放養50~60尾/500克的魚種為好。②密度:畝1400尾??纱钆?0%數量的20~30尾/500克規格的濾食性鰱鳙魚類(鳙鰱8:2)。草魚、鯽魚、鯉魚搶食能力強,不宜搭配。③放養時間:農歷正月中、下旬。④苗種消毒:放養前在帆布桶內或在鋪墊薄膜的船艙中用食鹽4kg+青霉素80萬單位/100kg水,浸浴10~15分鐘
4、飼養管理:①飼料種類與投喂量:選用含蛋白27~29%的草魚專用沉性配合顆粒飼料;日投喂2次,早上8~9點和下午4~5點各1次;如20畝的庫灣早期日投喂“0”號顆粒飼料1千克;中期(魚體50克以上時)日投喂“220”號顆粒飼料(粒徑2.0毫米)40千克,后期(魚體200克以上)日投喂“222”號成魚顆粒飼料(粒徑2.5毫米)120千克,如遇悶熱、寒流、大暴雨等氣候時可酌情減量。②投喂方式:采用自動投餌機進行拋灑式投喂,投餌機的型號為“小青青牌實用新型專利魚塘投飼機”(由江蘇金湖縣漁業設備廠生產),拋灑遠距離10米,拋灑面積為80米2。一般面積在20畝以內的,安裝1臺,面積在50畝左右的安裝2臺。
5、日常管理:①加強高溫季節的巡塘,謹防“浮頭”:尤其8~10月出現缺氧泛塘,要加強巡塘,并及時開啟增氧機。一般20畝以上庫灣要配備2臺3千瓦的單相水車式增氧機。遇雷雨、悶熱等天氣,更應提防。②加強中后期的值班巡邏,以防偷盜魚。
6、病害防治:三角鳊抗病能力強,主要是6~8月高溫季節流行細菌性出血病,防治方法:①內服“出血病克星”100克/20千克配合飼料,每天2次,連續3天;②內服“魚快安”5克/千克顆粒飼料,每天2次,連續3天;③內服敗血寧2克/公斤魚體重,每天2次,連續3天。發病高峰期,每周服藥1次,每次連續3天。
7、捕撈上市:養至農歷11月,魚體已達500~650克,此時可采用升降式大網箱誘捕上市。升降式大網箱誘捕法產量集中、省時、省力且對魚體損傷小,有利于長途運輸。
(信息來源:古田縣水產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