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古田縣發展“水庫網箱套網箱、上養草魚下養鳙”的養殖新模式
從2005年起,古田縣水口鎮養殖戶共投資600多萬元在水口庫區灣口村埕頭庫灣口附近水域建造10米×10米×5.5米的大網箱50多個,放養150~250克/尾規格的鳙魚種5多萬尾,并在每個大箱內套建5米×5米×5米小網箱4個共200多個,放養100~250克/尾規格的草魚種320多萬尾,發展“水庫網箱套網箱,上養草魚下養鳙”養殖模式。經1周年飼養,草魚尾重達2~3千克,鳙魚尾重1.5~2千克,成活率95%以上,年產草魚1200噸,鳙魚100噸,年產值1300萬元,年純利450萬余元,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目前該養殖新模式、新技術已成為古田縣漁業增效、漁民增收的新亮點。
該養殖模式利用草魚和鳙魚在食性上的互補。即在上層小網箱內養草魚,投喂配合顆粒飼料進行高密度精養;在小網箱下、大網箱內養殖鳙魚,利用草魚糞便和投喂草魚漂漏的殘餌與水中的天然浮游生物為其餌料,不投餌。這種養殖模式利用不同品種魚類的食性,最大限度地提高飼料利用率,同時采用箱套箱的辦法,有效提高水體利用率,是一種節能型、高密度、精養高產的新模式、新技術。
(信息來源:古田縣水產技術推廣站)
上一篇:高溫季節大黃魚網箱養殖應注意些什么[ 08-10 ]下一篇:霞浦縣凡納濱對蝦高位池養殖獲高產[ 0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