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病生態防治6法
1、定期換注新水:為保持塘水的鮮、活、爽,常換注新水是改善水質環境的有效辦法。換注新水的作用是增氧排污,促進池魚運動,加速新陳代謝;也有利于加速池中餌料生物的增長。水源不方便的,應配備增氧設備,適時開機,調節水中的溶氧,排出有害氣體,保持優良的水體環境。
2、合理施用光合細菌:調整水中浮游生物組成結構,分解有害物質,凈化水質,減少病害侵襲魚體。實踐證明,施用光合細菌,不但能調節水質,而且還能增加濾食性魚類的產量,提高養殖效益。
3、魚種的消毒:在魚種落塘、分塘、轉塘,大水面放養前應認真檢驗魚體的病原體(鏡檢)、有針對性地采用藥浴消毒。
4、定期潑灑生石灰:可調整PH值,增加水的肥度,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在養殖期間,每隔20天左右潑灑1次,每畝用量20~30千克為宜。
5、工具消毒:養魚的各種工具,網具往往成為傳播疾病的媒介,而往往又被人們忽視。一般網具可用0.01‰硫酸銅溶液浸洗20分鐘,曬干后使用;木制或塑料用具可用5%漂白粉溶液消毒后,在清水中洗凈再用。
6、池塘的清理:冬季干塘捕撈后,排干塘水,結合維修塘堤,清淤,鏟除塘邊雜草,進行曬塘處理。在開春投放魚苗前10天,用生石灰(每畝150-200千克)清塘消毒。
(摘至《中國漁業報》2010.NO.465)